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喜报】SGO课题组博士后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申请获批率实现100%

作者:艾小猛;审核: ;发布:发表时间:2017-08-22本文访问量:
1 SGO课题组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批情况介绍

20178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SGO课题组博士后所申请的青年科学基金全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资助,课题名称分别为基于切换系统建模的资源受限信息攻击下多区电网弹性负荷频率控制研究信息能源深度融合模式下多源异质微电网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研究应对风电爬坡事件的机组组合建模及自适应极限场景方法研究等。

其中,基于切换系统建模的资源受限信息攻击下多区电网弹性负荷频率控制研究由杨超博士负责,该项目主要考虑信息网络攻击特性,基于切换系统理论对受攻击负荷频率控制系统进行建模,研究DoS信息攻击与重复信息攻击下的弹性负荷频率控制方法,保证信息攻击下负荷频率控制的有效性。

信息能源深度融合模式下多源异质微电网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研究由来金钢博士负责,该项目主要是结合电网的稳定理论和先进控制理论,研究信息与能源深度融合模式下的含多源异质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的电压/频率同步与功率平衡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面的问题。

应对风电爬坡事件的机组组合建模及自适应极限场景方法研究由艾小猛博士负责,该项目从应对风电爬坡事件的具体应用问题出发,引入机组组合时段内连续时间建模的思路,并研究一种可适应随机变量相关性特征的自适应极限场景方法,有望使得电力系统机组开机方式可同时应对风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2 青年科学基金介绍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设立相应的项目类型,从资助定位和管理特点出发,分为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三大资助系列。(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jgsz/08/

青年科学基金属于人才项目系统一类,其是为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培养和造就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而设立该项基金,定位为稳定青年科研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的能力。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的年龄限定在35周岁以下(其中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为未满40周岁),资助期限为3年,2017年平均资助力度为25/项(我们常说的面上项目属于研究项目系列,其没有年龄限制,是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由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仔细体会青年科学基金定位是写好青年科学基金申报书的基础。

青年科学基金常被人戏称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第一桶金 也称为起步基金,根据申请学部的不同,每年资助率大概为20~25%,即4~5名申请者中才会有1名申请者拿到,越早拿到青年科学基金,就越早起步,也就越有可能更早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均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列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青年科学基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种,是年轻教师个人相对最有可能申请获批的项目(特殊情况除外,如有老师很年轻就已经是学术圈的大牛了,对于这些老师,申请其它类型项目难度并不比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难太多,毕竟都不太难了^_^)。因此,青年科学基金成为了各大高校年轻老师主要竞争的对象。

3 青年科学基金撰写经验分享

如前面所述,青年科学基金对于高校年轻老师相当重要,下面结合SGO课题组博士后(包括以往获得基金的老师)在撰写青年科学基金时候的一些经验做一个简单总结,有不太正确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为后来人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 青年科学基金选题

青年科学基金撰写提纲大体可分为: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关键科学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特色与创新、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等内容。提纲方面与其他自然科学基金并没太多不同之处,总体来说就是需要写清楚两个问题:1)为什么这个项目需要做;2)为什么这个项目需要给你做。

对于第一个问题,青年科学基金与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资助额度只有20多万,需要做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但20多万能做的事情就不会太多,因此选题和研究内容体量一定要小,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做完项目大概能出3~5篇文章应该就行。

对于第二个问题,青年科学基金定位是稳定青年科研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的能力。根据经验,虽然激励大家创新思维,但若自己并非牛人,一般情况下选题方向最好延续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问题,青年科学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允许有失败,研究内容需要有较大把握是可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关于青年科学基金选题,最好是在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中深入并具体地提炼出1~2个创新点或问题进行组成。

  • 青年科学基金撰写

选题确定了,一般情况下,需要做什么内容,申请人心中已有了大概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围绕这1~2个创新点说服基金评审专家:这个项目很重要,而且就应该让你做。

1)立项依据。基金评审专家往往是大同行,不一定对你这个领域的内容比较熟悉,所以最好先深入浅出地简单介绍一下相关背景知识,带着评审专家能顺着你的思路一点一点地深入下去,让他也能学到东西,从中受到启发。当然,基金评审也同样会遇到一些小同行专家,立项依据中需要能反映你对申请所研究的领域非常熟悉,因此文献调研需相当充分,特别是要引用近几年这个方向上的好文章,对文献需要做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且是有目的地评价,泛泛地评价没有太多地意义,评价文献的时候最好能做到把其思路引入到你的创新点上。有人说最好地立项依据,是要让大同行看出研究问题的逻辑,小同行看出解决问题的深度,又能夹叙夹议讲出自己的创新点和研究基础。立项依据是基金申请中的重中之重,好的立项依据会提高整个申请书的质量,从而使得申请书可能命中的概率更高。

2)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难点)与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刚开始写基金本子的人往往难以理解这三者的区别,这里还是需要仔细体会一下的。如前所述,选题确定了,一般要做什么内容,都会有一个大概方向,这里研究内容一定要紧扣立项依据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立项依据中指出的问题,需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人感觉做完这些研究内容,立项依据中所提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这是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中一定不会是所有需要做的东西都很关键或很难,也一定不会所有内容都很容易解决,那些需要去重点探索的科学问题或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则构成关键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难点(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也是有所不同的,只是很多研究可能并没多少科学问题,申请的时候大家也不做过多区分)。研究方案则是对研究内容的细化,研究内容是讲做什么,研究方案是讲研究内容怎么做的问题,需要较为具体,让人看后觉得:只要突出了上述的技术难点或关键科学问题,按照写的研究方案,研究内容的东西基本是可以做出来的,这样立项依据所提的研究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逻辑形成完整闭环。

3)本项目特色与创新。创新点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跟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难点)弄混淆。新的东西并不一定难,难的那一点也可能并不新,但两者确实又有千丝万缕联系。创新点应该突出的是你跟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这种不一样不能天马行空,需要是基于现有研究现状,一个别人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或提出解决已有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技术等。切记写成跟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难点完全相同。

4)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基金申请书前面的部分都在说为什么要做这项目和怎么做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则是要说服评审专家,为什么这个项目要给你做。如果自己相关研究方向好文章较多,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会让人相信这项目给你了,按照你前面写的内容应该是可以出好成果的;但如果自己相关研究方向文章不多,最好能有一些对这个项目的预研结果进行展现,给评审专家一个可期待的结果。如果好文章不多,且又没有预研结果,则需要论述一下你原来的工作和申报内容的联系,并借助团队和平台已有工作成果进行说明,让专家相信你和你的团队是可以做出来的,或你有这个项目所必需的专有资源(如这个项目非常依赖数据,而你刚好有这方面非常详细的数据,且这数据别人又很难拿到的等等)。这部分内容需要与可行性分析进行区别,可行性分析是讲这个项目是可行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这部分说明对于这个可行的项目给你做是可行的且是最合适的。另外切忌展现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的时候,暴露出这个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或技术难点其实申报人已经是做完了的,那么就没有立项的必要了。

5)摘要与题目。摘要是申报书全文的凝练,太体现写作功力了,这里也没太多很好的经验。如果没多少更好地思路,建议:第一句写这个项目背景与意义;第二句提出问题;第三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四句讲项目取得成功带来的好处。题目需要能吸引眼球,让人感兴趣,简洁明了,具体清楚,能体现出大概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避免太多生僻的术语甚至是自己想当然创建的一些名词。

6)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问题。提前半年想思路,提前2个月左右动笔写,多找有经验的人请教,多次修改;潜心科研,多发高水平文章,一个没什么文章的人是很难让专家相信可以做出比较好的成果;杜绝错别字,格式规范,图文美观达意;相信评审专家水平和公正性,从评审专家给大家返回的意见看,多数意见都是非常客观合理的,网络传言有很多黑幕,但真正写得好的本子一般最后都是能够获批的。

4 个人简介

杨超,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后在站,助理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控制理论专业(博士导师关治洪)20169月加入SGO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文劲宇。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先后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3篇。研究兴趣包括:混杂系统控制理论、基于混杂系统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稳定分析、信息物理系统建模下的智能电网控制等。

来金钢,男,河南安阳人,工学博士,博士后在站,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电网并网控制及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作为重要成员参与的项目4余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先后接受发表SCI论文7篇,EI 论文5篇, 申请专利6余项。

艾小猛,男,湖北孝感人,博士后在站,助理研究员。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学位,201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和企业横向项目2项,并以重要成员参与包括973课题、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等多项任务。先后接收/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2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和《电工技术学报》论文10余篇,作为合作者发表期刊论文《风电功率波动特性的概率分布研究》被同行评议推荐评为2014年度领跑者5000论文、会议论文《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ethod for the modeling of wind power time series》获得2012 IEEE PES ISGTAsia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申请发明专利8项(含授权发明专利7项)。多次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际和国内一流期刊审稿人。研究兴趣包括:新能源特性分析与建模、鲁棒优化理论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和可再生能源并网优化运行等方面。

最后,欢迎更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加入SGO大家庭,对科学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看法,相互探讨,共同实现心中的科研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