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电力系统专委会研讨会北京出差

作者:王凯(SGO硕2012);审核: ;发布:发表时间:2013-12-01本文访问量: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3直流输电及其运行控制技术研讨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作为专委会委员,我课题组教师孙海顺老师收到了参会邀请,可因为忙于南网励磁项目结题工作,无法亲自前往,故委派学生王凯代为参会。”
乘坐高铁,转乘地铁,我于11月29日晚到达会议召开地点。因次日即将与国内直流输电领域顶尖学者见面并聆听他们的报告而心情激动。安顿下来之后,我对报到时领取的会议材料进行阅读,为明天的学习进行预习。
11月30日早8:30,研讨会正式开始,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周孝信院士致开幕词。致毕开幕词,周院士为我们带来第一个报告《关于在我国西部构建送端直流输电网的思考》。
周院士为大家展示了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今年关于西电东送电力流的预测工作,分析了我国未来电力流格局;展望了未来以西南水电加火电、西北火电加风电为主的西部送端直流输电网构建;介绍了新型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技术的发展及概念区分,并提出应使用“电压源直流输电”代替“柔性直流输电”,用以表明其与传统直流输电的区别;最后,周院士提出了对西部构建送端直流输电网有关问题的思考,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接下来,白建华老师为大家作报告《中国能源发展及电网规划》。白老师提出,未来我国跨区输电增长的驱动力有两个,一是水、煤、风、光发电的综合开发,二是以西电东送为内容的跨区输送,详细说来,一是西南水电的开发与外送,二是西北煤电基地的开发与外送,三是全国其他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开发与外送;接着,白老师从输送规划、电源结构、煤电布局和电力供应四个角度出发,对我国中长期电力传输规模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最后,白老师就风电、火电打捆输送的两种模式为例,对直流输送可再生能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三位作报告的是杨一鸣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直流系统成套设计》。杨老师首先介绍了成套设计的作用和地位、特点和现状,并对国家电网所承担成套设计的业务涵盖、主要流程、工作内容、新型设备的研发、实际工程进行了阐述,重点就换流站阀厅的主要功能、阀厅设计的工作内容和阀厅设计的工作业绩三个方面阐述了换流站阀厅设计的相关工作;白老师还对国家电网特高压直流研发中心的实时仿真实验室和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平台进行了介绍;最后,白老师提到了正在研究的一项技术:三极直流输电,这种输电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已有的交流输电走廊。
第四位作报告的是贺之渊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贺老师的报告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的详细介绍,他结合实际案例,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基本原理、技术路线、系统主接线、控制策略、保护策略、柔性直流换流阀、柔性直流阀控系统、换流阀实验技术、阀基控制设备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规划进行了列举。
第五位作报告的是李明节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直流大功率送电方式下电网特性分析及对策研究》。在介绍了我国直流工程运行现状与规划的基础上,李老师详细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送端主要表现为交流强度对大容量直流的重要影响,风光火打捆的运行新问题,安全自动控制问题和直流孤岛运行方式下稳定问题;在受端主要表现为多回直流存在同时换相失败风险问题和受端对交流转移能力要求高的问题。为加强交直流电网运行,李老师提出了五项对策:研究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机理,构建适应大容量直流运行的交流网架,研究机电、电磁全过程仿真分析技术,直流成套设计适应运行环境的差异化,完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技术。
第六位作报告的是荆勇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南方电网直流多落点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荆老师针对南方电网运行中发生的8次交流系统故障导致多回直流换相失败事件,分析了故障发生规律:南方电网的5回直流在交流系统故障导致逆变站母线电压降低至故障前84%时,直流输电系统就有可能发生换相失败;故障情况下直流SER给出的同一直流不同极或不同阀组换相失败的次数可能不同,但分析发现其关断角的变化情况与换相失败持续的时间基本相同。另外,荆老师还分析了交直流相互作用系统稳定性特征,提出了改变运行方式、配置STATCOM以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第七位作报告的是王华伟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直流工程控制保护仿真及运行支撑技术》。王老师在分析了我国直流工程控制的问题与需求后,提出了基于电磁暂态离线平台建立于直流实际控制保护系统基本一致的仿真模型,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计算时序及同步,模块编程与调用,控制冗余,保护配置,辅助信号,触发脉冲控制。根据他所在团队的努力,解决以上问题之后,实现了装置级的与工程一致的直流控制保护详细模型,实现了应用中低投入、高时效仿真模型。他们的工作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直流工程故障分析及策略研究和措施验证,为直流输电工程运行以及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所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运行故障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仿真手段。
第八位作报告的是雷霄老师,他的报告题目是《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直流控制策略优化》。雷老师认为,目前直流工程的控制策略和参数基本一致,难以适应越趋复杂的电网结构及完成特定交流系统的控制目标,应当根据不同接入系统的条件,完成直流控制策略和参数的相应优化,改善交直流系统的稳态运行特性和暂态特性,从而提高电网稳定性。雷老师以在运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对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对交/直流系统的影响、弱受端无通信极跳闸功率转移时相关环节的影响及优化、降压重起动控制环节和参数优化进行了介绍;并对RAML和GAMMA0环节的影响、直流电压测量滤波时间常数的影响机理、交直流并列系统直流控制优化、弱受端接入条件下优化策略、孤岛送出条件下优化策略、直流线路故障控制保护的逻辑和参数、多直流馈入系统的换相失败抑制和恢复分别予以仿真分析。
报告结束后,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会议召开。在郭建波主任委员的主持下,会议首先对专委会2013年所作出的工作作出总结,接着对2014年工作计划进行讨论。讨论中,委员们争相发言,为明年工作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专委会影响力的扩大建言献策。

参加此次会议,我受益良多,不仅瞻仰了大师风采,更了解了直流输电技术行业前沿动态;参加专委会年度会议,更是让我感受到电力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