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机理作用》项目年度报告会

作者:张聪(SGO硕2012);审核: ;发布:发表时间:2013-12-08本文访问量:

报告时间:2013年12月5日 上午7:00—12:00
报告地点: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南京
报告人员:张聪
参会人员:项目负责人许晓慧、孙海顺,项目参与人员张聪、吴可,中英联合电动汽车项目的各位专家老师。
报告主要内容:
本次年度报告是根据项目需求,由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组织开展,旨在根据项目指标,汇报项目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计划,并通过专家学者讨论交流,为本项目提供建设性意见。
报告具体过程:
报告首先从能源和环境两个角度说明了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及可行性,并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针对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另外,本项目实际研究时间只有半年,根据合同要求的指标,项目进展主要包括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的建立以及在无序和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两种模式下对配电网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作为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机理的基础,全面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负荷的因素特性,并以武汉市为例设置模拟场景,对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三种车型的充电负荷进行了模拟。
此外,对配电网的影响,从负荷馈线、功率损耗、电压偏移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在无序和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两个模式下的不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电动汽车渗透率较小的情况下,分时电价政策能够较好的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经济性,但是渗透率较大时可能会在谷电价时段形成新的高峰,导致新的问题出现。
最后,报告做出了后续研究计划,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有序充电控制策略以及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的技术框架进行研究。
报告结束后,各位专家老师给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在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方面,能对用户的行为做更加细致的研究,使模型根据说服力。孙海顺老师针对可调度容量以及技术框架与各位专家交流探讨,突出了为实现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可调度容量研究的重要性。
此外,本次年度报告有幸与中英联合电动汽车项目的报告会一同举行,从而对于他们的研究现状也做了一定了解。本项目是中国电科院联合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汇报人是来自浙江大学的文福栓老师,该项目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开展过的工作有负荷预测、与电网的协调规划、与新能源的协同调度、电动汽车的网络化控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