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展风采,新生聚一堂;点迷津,老师寄希望——记新生座谈会

作者:鲁晓军(SGO博2013);审核: ;发布:发表时间:2013-11-05本文访问量:

展风采,新生聚一堂;点迷津,老师寄希望

——记思构课题组2013级新生座谈会

20131030号晚上七点,思构课题组2013级新生座谈会在西二楼211会议室准时开始,课题组程时杰院士、王少荣、文劲宇和孙海顺四位老师到场与2013级的硕士生、博士生做了亲切交流。座谈会由美丽可人、多才多艺的2013级硕士周诗嘉主持。

座谈会以两条视频短片开场,绚烂的画面和动感的音乐一下子将大家的热情点燃。新生入学以来的生活片段纷纷呈现,生日party、聚餐、烧烤、唱K、秋游,团结友爱、青春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接下来的新生采访视频中,新生们表达了进入课题组后最想说的话和最深的感受,有奋斗的决心,有殷殷的期望,有温暖人心的感动,无一不充满了初生牛犊的热血活力和勃勃生机。

接下来的新生风采展示环节更是引人入胜,新生们介绍了家乡的美景特产、个人的爱好特长、本科的学习社会活动感受、研究生的愿景规划和现阶段的困惑等几个方面,每个人各有特色,优秀则是他们的共同点,有的文艺范儿十足,有的运动细胞发达,有的才艺突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常州帅小伙李哲超分享了自己“走南闯北”的求学经历,气场很强的黄陂女孩儿王莹介绍了家乡的木兰天池和黄陂三鲜,霸气十足的襄阳小伙儿鲁晓军介绍了自己自大四进组一年以来丰富的经历和感受,帅气的六安小伙儿刘青带来了一场“家乡秀”,漂亮的武汉妹子黎舒婷用“PDCAR法则”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进展,爱旅游的川妹子金楚喊出了“SGOlet's go!“的口号,爱读文史的荆州小伙汪为分享了自己征战三届华工杯足球赛的感悟,鬼马的东北姑娘丁宇楠关于兴趣和事业的观点语出惊人,文静的武汉伢郑雪筠介绍了美丽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学,来自鱼米之乡常熟的江南姑娘吴艳芳介绍了家乡的虞山十八景和叫花鸡等美食,来自吐鲁番的维族小伙儿塔伊尔介绍了自己选择电气的原因,活泼的荆州姑娘吴可展示了自己专注华语音乐二十年和吃货本色,豪放洒脱的山东姑娘崔灿用电子杂志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驻马店的乖男孩薛源阐释了驻马店胡辣汤的魅力,来自松滋的篮球健将袁红用”温暖“二字概括了自己进组以来的感受。

风采展示意犹未尽之时,与老师零距离交流互动环节拉开了序幕。同学们问了关于研究生课程和做项目如何平衡,研究生如何做到创新,电网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等问题,老师们均做了详细的解答。程院士结合自己在加拿大求学的经历,诠释了创新的关键在于批判和需求:学会批判才能发现问题,有实际需求的驱动才能做出有意义的创新。他同时指出了研究生不应该局限于课程的形式,只要自己刻苦努力,能有所得,便是极好的了。他鼓励同学们主动去敲门找他交流思想。文老师则强调同学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毕业后的迷茫和曲折的经历,以此来说明将来的就业、发展是不确定的,然而人生也是没有参考答案的,走自己的路,做出实事,做到人生无悔就好。王老师教育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不是获取知识而应是获取思考方法,需要改变之前本科阶段的学习观念。在创新方面,王老师强调,大的创新很难,如果能灵活、巧妙、恰当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便是一种创新。王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于将来的忧虑,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解开了同学们的困惑,他说人生的奇妙出自于敏感性,机遇和努力,这就像一种混沌现象,同学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而是应该把握现在,静心思考问题,提高能力。孙老师指出,做项目和课程学习其实并不冲突,做项目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并引用了自己之前一个学生将高等电力电子学的课程学习与搭PSCAD模型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成为PSCAD高手的实例来激励同学们及时找到自己的科研方法。他强调了主动性的重要,研究生应该去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因为没有前辈铺路就却步不前,不要完全依靠师兄师姐,这样才能得到锻炼。

听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获益匪浅,更加明确了自己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老师们与新生们进行了合影留念,座谈会在祥和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此次座谈会后,研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更了解身边的小伙伴们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更重要的是,能有机会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近距离交流,聆听大师的教诲,醍醐灌顶,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希望这样的座谈会能够变成一种传统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