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期研讨会

作者:化雨;审核: ;发布:发表时间:2012-12-11本文访问量:

2011年11月18日,“基于储能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期研讨会在西九楼202会议室召开。该基金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多元复合储能技术,提供快速响应容量,实现主动致稳,为大型风电场并网导致的含两类独立随机变量的新型电力系统功率平衡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与会人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劲宇教授、陈金富副教授、吴耀武副教授、娄素华副教授、石晶老师,西南交通大学的王晓茹教授,以及参与项目的各课题组的研究生。SGO课题组科研团队的风电组成员全程参与了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由陈金富老师的电力系统分析课题组的汇报开始,报告从各种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出发,分析了风速相关性和风光互补性对随机潮流计算的影响,总结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对静态电压稳定性、暂态电压稳定性和电压质量的影响以及改善措施,最后提出了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优化潮流的混合蛙跳算法;之后是西南交通大学王晓茹教授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机电波理论以及基于连续体建模的电力系统机电波理论与方法研究,研究了各种特性的风电扰动在输电线路及区域大电网中传播的机理,做出了基于多元复合储能的各种机电扰动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第三个做汇报的时吴耀武老师和娄素华老师的电力系统规划组,他们从可靠性、经济性、环境兼容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抽水蓄能等储能装置的出力模型以及大规模风电场的长期出力模型,建立了抽水蓄能电站在系统中的优化配置模型和方法,提出了考虑碳排放影响的低碳电力系统电源发展规划的模型。
  在经过短暂的午饭之后,SGO课题组的林卫星博士代表并网组发言,向大家介绍了并网组的研究成果,包括风电功率及风电功率波动特性的统计分析、基于储能和三端直流输电的大型风电场并网方法、含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率评估以及储能提高风电场稳定性与可控性,还为撰写报告的统一格式提出了建议;最后是超导组石晶老师的发言,其研究成果为分析飞轮储能和蓄电池工作机理及动态性能、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并提出了储能装置提高系统稳定运行特性的优化配置方案、采用暂态能量函数法分析网络中暂态能量的分布特性、将电力系统的全局稳定性问题映射于网络局部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多机系统中的储能装置优化布局方案。
  经过一天的会议,各课题组汇报了各自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小组报告之后,与会的老师和组员们都积极提问与讨论,在一些难点和争议问题上各抒己见,极大地加深了对于彼此研究方向的理解与认识,为以后的工作进展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此次研讨会充分达到了汇报与交流的目的,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