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1)会议总结

作者:林卫星;审核: ;发布:发表时间:2012-12-11本文访问量:
2011年10月19日~21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召开。思构(SGO)课题组林卫星、李程昊博士有幸参加会议并带回大量贴近工业实际的资料,详见思构组FTP/科研资料共享/SGO课题组内部资料。CWP包括会议和展览会两部分,两部分同时举行。会议在会议室举行,主要由各演讲人做演讲;展览会在展厅举行,由各生产商展览产品及洽谈生意。
  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44730MW,占全球装机容量22.4%,为世界第一。中国风电市场引起了全球风电场商以及开发商的广泛关注。CWP2011参会参展单位主要有风机零部件制造商、整机制造商、风电开发商以及少量的研究单位。
  自2008年起,CWP已经发展成为金秋10月定期举办的一场风电行业盛会,引起了全球风电同仁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CWP2011参会的重量级嘉宾有全球风能理事会理事长Klaus Rave,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副主任施鹏飞,欧洲风能协会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Kjacer,美国风能协会主席Steve Lockard,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龙源电力副总经理张源等。施鹏飞是中国风电产业的先驱,主持编撰了多份中国风电发展年度报告,华锐风电2010新增装机容量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龙源电力是中国最大的风电开发商,同时也位列世界第三。
  建议思构(SGO)课题组每年都可参加CWP,以密切跟踪国际/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工业动态。
  CWP2011会议部分收获总结如下:
  (1)2011年关于风电行业遭遇寒冬的说法甚嚣尘上。所谓遭遇寒冬是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阵痛,而所谓风电行业遭遇寒冬更确切而言是风机制造行业遭遇寒冬,风电行业仍在蓬勃发展。2005年以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翻番,风机制造业利润远高于其他制造业,大量低质企业介入风电制造,目前风电制造业理论回归正常,大量低质风机制造企业难以为继,面临洗牌出局的寒冬。
  (2)2011年2月以来,酒泉风电基地、张家口风电基地发生的数起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并非风电的大规模并网所致,而是由国产风电机组缺乏低电压穿越技术,国产SVC性能不可靠,风电场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快、多、大所致。
  (3)未来,分布式风力发电在中国可能会逐渐兴起,国家能源局已开始着手制定分布式风力发电方面的政策。
  (4)光伏发电由于其制造成本高昂,目前仍不具备商业运行的能力,在中国发展缓慢。但中国目前光伏产业所处状态与2005年风电产业所处状态类似,通过制定合理政策,培育光伏产业,使得光伏产业可以规模化从而降低成本,光伏发电或将在未来超过风电成为又一朝阳产业。
  (5)风电的大规模并网并非技术上不可行之事。德国、西班牙风电的大规模并网更多地依赖于其成套的并在不断发展的新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德国和西班牙新能源并网已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国新能源并网方面法律体系的构建起步较晚,但正在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