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构动态 > 正文
首页

SGO课题组成员参加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电力源网荷储智慧联动运营关键技术”项目集中工作

作者:冯宇昂;审核:SGO宣传部 ;发布:SGO宣传部-李钰泷发表时间:2023-03-22本文访问量:

2023年3月14-17日,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电力源网荷储智慧联动运营关键技术”项目组在华南理工大学开展2023年度第一次集中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方家琨老师,博士后崔世常、博士生胡可崴、硕士生冯宇昂参与该次集中工作。

本次集中工作相关成果及后续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项目交付业务场景

1、围绕“电力电量平衡”总结核心业务场景。在广东传统省-地两级调度体系中,省调是电力电量平衡的主体,传统调度模式主要涉及火电、水电、核电、抽水蓄能等大对象的调度控制,以“源随荷动”的方式维持电力电量平衡;电力市场主要以电能量市场为主,大部分涉及发电侧。在“双碳战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将发生不同情况的变化,其中核电、水电、西电等传统电源可视为存量,作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基本面;而火电、新能源(光伏、海上风电等)、储能(含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负荷增长等因素可视为变量,应从时间尺度(中长期/日前/实时)、空间维度(含电压等级等)、能量密度、响应能力等维度对各类变量开展定量分析,针对广东电力系统 2030 目标形态的电力电量平衡问题,对各类接入对象、灵活性资源的定位、需求规划、运行模式等方面,通过分层分级——解耦优化等方法输出科学结论,得出各层各类主体职责及各类资源的最佳运作形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联动与科学用电体系。具体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接入资源对象的时空特性及其适用场景(调频、调峰等)、使用方式(直控或聚合调控等);中调(主网)、地调(配网)、第三方负荷聚合商的分工及边界,在分工及边界条件的约束下,各类资源通过电力市场的运作方式与具体落地形态。

2、补充对交付成果最终发展形态及演进路径的分析说明。进一步说明现货市场发展状况、新一代电力自动化体系现阶段的落地形态,分析最优演化路径。

二、后续工作计划

1、各单位继续按分工完善月报、会议纪要、财务支出情况表。

2、2023年4月份开展本年度第二次项目集中工作,初定由华中科技大学组织承办。

3、各单位启动项目结题技术报告的策划及初稿编制工作。争取第二次集中工作前完成谋篇布局,形成清晰框架。

4、华中科技大学进一步完善项目交付业务形态及场景描述,优化相关整体场景仿真工作。

5、清华大学梳理电力市场相关算法及测试报告,结合广东现货市场、需求侧响应试点实际业务开展情况,详细描述项目研究内容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

6、南网科技公司牵头推进系统部署落地、示范工程资源接入等相关工作。

7、各单位按照技术就绪度评测、第三方财务审计相关要求开始准备材料。